187 0000 3078

葫芦头(非遗)

分类:陕西美食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5 阅读次数:159

 

  关键词: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传统特色小吃
  文化典故:
  葫芦头源于北宋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其基本原料是猪大肠和猪肚,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得名葫芦头。
  葫芦头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王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炮制,而后制作出来煎白肠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
  到了清末,西安街头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2009年,“葫芦头烹制技艺”已被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做法口感:
  (一)处理肠、肚:
  1)猪大肠、猪肚用精盐分别用手搓揉除去油腻和腥味。将用盐、醋揉搓过的肠子放入清水中,左手捏住肠头,右手握紧肠子,先捋净肠子外壁上附着的黏液、脏物,再将肚子展平,用刀刮去外皮薄膜,最后把肠肚放入清水中洗净(肚子尚需翻过来冲洗),用清水反复冲灌,直至肠、肚色白,发亮,无臭臊味为止,漂洗后捋干水分;
  2)将空铁锅用中火烧热,把洗好的大肠放入锅内,改用小火一边焙烤一边搅动,约十分钟后,大肠受热收缩,排出带有腥气的水分。取出,再用清水冲洗两次。在距大肠头约三十五厘米处切断,取下葫芦头;
  3)在铁锅中加水,旺火烧开后,放入肠、肚,稍煮几滚,撇去浮沫,改用中火煮约三十分钟,在此期间要搅动七八次,接着压上铁箅子,盖上锅盖,用小火煮约四个小时,再加入精盐。十分钟后,用漏勺捞出大肠头(即葫芦头),再捞细肠,最后捞肚子;
  4)用细竹竿一根,搭挂起大肠,沥干水分,再将大肠头及碎节肠子放入竹筛内,晾干。
  (二)熬汤:
  1)将猪骨头洗净、砸断。在大铁锅内添入清水,旺火烧开后,投入骨头、猪肉,煮约十分钟,撇去浮沫。见汤色发白时,下入母鸡和精盐,再煮三十分钟;
  2)将花椒、八角、桂皮、大香、元桂、草果装入净布口袋内,扎紧袋口,下入锅中,改用小火煮三个小时,待汤汁浓后盛入大瓷盆中。在大铁锅内倒入原汁汤,旺火烧开。
  (三)“就”馍:
  1)吃时将馍掰成碎馍块,放入大碗中;
  2)将熟大肠、熟肚子各切成三片八分长的坡刀片;熟猪肉切成两片一寸半长、二分厚的肉片;鸡肉切成两片一寸半长、四分宽的片,把它们整齐地排放在掰好的馍上,用锅内滚开的汤汁反复浇三到四次,使碗内的馍块浸透汤汁;
  3)放入料酒、调料水、味精、香菜末、蒜苗丝,淋上熟猪油,再浇入适量的滚汤汁即可食用。
  食用佐以糖蒜、泡菜、辣子酱,汤酽味醇,鲜香适口。
  情怀意义:
  “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晶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葫芦头泡馍以其肉香汤浓、辣油莹润、五味调和的特色风味,让千万老陕们回味无穷,这碗植根于西安城的特色美食,正如西安人一般,淳朴而热情,富有历史底蕴且经久不衰。小小的一碗葫芦头里,道不尽的老陕风情,最怀念的儿时滋味。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上一篇:老鸹撒

下一篇:肉丸胡辣汤(非遗)

客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