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0000 3078

十三朝古都——后秦

分类:陕西历史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3 阅读次数:131

  关键词:羌族
  基本介绍:
  后秦(384年~417年)是十六国时期羌族姚苌建立的政权。共三帝,享国三十四年。
  前秦天王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古羌军阀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史称后秦,定都北地,次年擒杀苻坚。
  1.1、基本概况: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在长安称帝,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太子姚兴继位,次年攻杀前秦皇帝苻登;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攻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后凉,得鸠摩罗什。是年,法显从长安出发西行求经。姚兴在位后期,在柴壁之战中惨败于北魏,又逢赫连勃勃反叛,后秦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太子姚泓继位。后秦皇室爆发内战。同年八月,东晋太尉刘裕亲率大军分四路北伐,克许昌,收复洛阳。后秦宗室皇弟为夺位反叛,被姚泓消灭。次年,刘裕攻破潼关,王镇恶围攻长安,姚泓举国投降,被刘裕处死,姚氏嫡系宗族几乎被诛灭,但偏系宗族多有存活,后秦自此覆灭。
  1.2、国号由来:后秦太祖姚苌在关中所建政权,其国号以所统治地区为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秦”,以别于前秦和西秦,后世袭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别称姚秦。
  1.3、疆域面积:极盛时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占据关中绝大多数的重要政治、经济城镇和关东大片领土,威服陇右、河西诸国。
  历史背景:
  1、初附两赵——西晋永嘉(307年~312年)年间,前朝大将古羌豪酋姚弋仲率本部从赤亭(今甘肃省陇西县)迁徙到榆眉(今陕西省千阳县)一带居住,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姚弋仲率部进入关中后,与其他割据势力相比,仍较弱小,因而不得不处于附庸地位,先后归附于前赵刘曜和后赵石勒。后赵时石虎徙关中豪杰及氐、羌于关东,333年,以姚弋仲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省枣强县)。
  永和五年(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太子石世继位,征梁犊归来的姚弋仲、苻洪等人与彭城王石遵相遇于李城(今河南省温县),共同劝说石遵起兵夺位。石遵随后起兵,不久就杀石世继位。然而不久冉闵就废杀石遵,立石鉴为帝,掌握朝政。新兴王石祗于是与姚弋仲及蒲洪连兵,移檄讨伐冉闵。
  永和六年(350年),冉闵杀石鉴并诛杀石氏宗室,姚弋仲率众讨伐,移兵至混桥。石祗于襄国即帝位,以姚弋仲为右丞相,封亲赵王,殊有礼待。永和七年(351年),冉闵围攻襄国,姚弋仲命其子姚襄率兵救援,并配合太尉张举,遣使向前燕求援。在汝阴王石琨、姚襄、前燕以及襄国守军夹击之下,冉闵兵败,败退邺城。
  2、改顺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四月,石祗被杀,后赵灭亡。永和七年,拜弋仲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封高陵郡公。永和八年(352年),姚弋仲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姚弋仲的灵柩后为苻生所获,以王礼葬于甘肃天水冀州市。姚襄字景国,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臂垂过膝,雄武盖世,好学博能,在南夏以才能见识著称,士兵们都很爱戴敬慕他,便上书请愿立姚襄为嗣。弋仲弗许,百姓固请者日有千数,乃授之以兵。石祗僣号,以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晋遣使拜襄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邱县公。
  3、姚苌立国——384年,苌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改元白雀,以尹详、庞演为左、右长史,南安姚晃及尹纬为左、右司马,天水狄伯支等为从事中郎,羌训等为掾属,王据等为参军,王钦卢、姚方成等为将帅。姚苌率军进屯北地(今陕西耀州区),渭北羌胡十万余户归附,势力发展很快,385年擒杀苻坚。
  姚苌之弟姚硕德统所部羌居陇上,闻姚苌起兵,自称征西将军,聚众于冀城以应之,以兄孙姚详为安远将军,据陇城,从孙姚训为安西将军,据南安之赤亭,与前秦秦州刺史王统相持。十月,已据有长安的西燕王慕容冲派高盖攻伐姚苌,遭后秦军击败并投降。白雀三年(386年),西燕国内政变频生,弃守长安东归。时卢水胡郝奴乘虚入据长安并称帝,更命其弟郝多进攻於马嵬(今陕西兴平市马嵬镇)自守的王驎。姚苌此时从安定东攻,逼走王驎并擒得郝多,并进攻长安,令郝奴惧而请降。
  取长安后,姚苌于同月即位为帝,改年号建初,建国号大秦。不久又击败了前秦秦州刺史王统,夺取秦州。同一年,前秦宗室苻登就在关中氐族残余势力的推举下与后秦对抗,不久在前秦帝苻丕遇害后更称帝继位。起初苻登力量甚盛,在泾阳(今陕西泾阳县)大败姚硕德,要姚苌亲自出兵救援,更谋攻长安。不过当时前秦重将苻纂为苻师奴所杀,将领兰椟遂与苻师奴反目,兰椟因受西燕皇帝慕容永攻击而向后秦求援,姚苌以苻登迟疑慎重而少决断,不敢出兵深入而决意亲自率军救援。最终先破苻师奴并尽收其众,后败慕容永并生擒兰椟。建初九年(394)正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
  4、姚兴继位——姚苌病死,姚兴没有马上发丧。他害怕掌握后秦重兵的三位将领闻讯会发动兵变。这就是分镇安定、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的叔父姚绪、姚硕德和戍卫长安的弟弟姚崇。三人之中,以姚硕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强,为打消姚兴的顾虑,他到长安表明态度,承认姚兴的领袖地位,从而缓和了后秦国内的紧张气氛。苻登听到姚苌死去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调动大军,全力东进,准备一举消灭后秦。苻登先后攻占姚奴、帛蒲二镇,到达始平附近的废桥。始平(今陕西户县西)处于渭水之滨,距长安不足百里。后秦咸阳太守刘忌奴又乘乱反叛,形势对姚兴十分不利。
  5、攻灭西秦——后秦的西邻是一个乞伏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它的国号也叫作秦,史称西秦。乞伏鲜卑人原居漠北,西晋时期开始迁徙到陇西。淝水战后,其部落酋长乞伏国仁召集诸部,拥兵自立,有众十余万人,逐渐割据陇西。乞伏国仁曾依附于苻登,受封为苑川王。乞伏国仁死后,其弟乞伏乾归改称河南王,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苻登败死后,乞伏乾归击杀仇池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之地。后来,乞伏乾归连续战胜后凉和吐谷浑,获取大量的人口和土地。征服陇西之后,姚兴的兵马越过黄河继续西进,先后消灭后凉,逼降南凉、北凉和西凉,占据西方重镇姑臧(今甘肃武威)。这样,后秦的疆域“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成为十六国后期国力仅次于后燕的强盛王朝。
  6、兵败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遣使求婚于后秦,遭拒绝。后秦弘始三年(401)正月,北魏军攻后秦属黜弗、素古延等诸部。从此后秦、北魏有隙。二月,北魏军复攻后秦,秦廷大震,遂选兵训卒,谋伐北魏。五月,后秦主姚兴遣义阳公姚平、尚书右仆射狄伯支等率步骑4万攻北魏,自领大军后继,命尚书令姚晃辅太子姚泓守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北)。姚平攻北魏乾壁(今山西临汾南汾河东岸),60余日后拔之。七月,拓跋硅遣毗陵王拓跋顺、豫州刺史长孙肥率6万骑为前锋,自领大军随后进击后秦军。
  消灭南凉、占据姑臧以后,后秦在河西地区的统治遇到一定的困难。兵力紧张,再加上表面接受后秦封号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和南凉国主秃发傉檀都觊觎着这座要塞,姚兴感到压力很大。弘始八年(406年),他已有意放弃姑臧。凉州刺史王尚到任五年,政绩突出。在远离长安,困守孤城的困难条件下,他轻身率下,躬俭节用,努力发展生产,安定人心,受到凉州各族人民的拥护。后秦政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正在日趋巩固。
  秃发傉檀为了讨好姚兴,特地献上三千匹战马和三万头羊只。姚兴认为在诸凉的国主中,唯有秃发傉檀最忠于自己。于是,他下令将王尚调回长安,改任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凉州百姓反对,派遣凉州主簿胡威赶到长安,请求姚兴撤回成命,留住王尚。但未能及时阻止,秃发傉檀用在姑臧城南驻扎的三万大军,迫走了王尚。随着姑臧的丧失,后秦的势力逐渐退出河西,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是对诸凉名义上的领属关系。同年,姚兴的另一重大失误是将南乡十二郡归还东晋,极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
  7、亡于晋朝——弘始九年(407),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突然崛起在后秦的北方,成为姚兴无法摆脱的威胁和灾难。赫连勃勃被拓跋圭打垮后一文不名,毫无力量。自接受后秦的封号、统领旧部以来,他的羽翼才日渐丰满起来。秦魏战后,姚兴为对付北魏,改任赫连勃勃镇朔方,并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拨他管辖。赫连勃勃实力大增,遂决定叛秦自立。
  弘始十六年(414)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刘裕在攻灭南燕和益州割据势力、巩固其朝内地位后,欲扬威于外,谋北伐后秦。义熙十二年正月,后秦主姚兴遣兵攻东晋雍州之襄阳,被东晋雍州刺史赵伦之击败,为刘裕北伐找到借口。加之此时姚兴病死,姚泓新立,兄弟相杀,关中骚乱。西秦又袭扰其西,胡夏威胁其北。与其有姻亲关系的北魏因连年灾荒和受柔然进扰,无力对其支援。刘裕获悉后秦内外交困,遂于三月拜中外大都督,筹备伐后秦。
  重大事件:
  大兴佛事
  弘始七年(405年),姚兴在长安开辟逍遥园,以此处作为僧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鸠摩罗什之父为天竺人,娶龟兹女生罗什。七岁时,罗什随母出家。青少年时期,他曾游学罽宾、月氏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改学大乘,精研《由论》、《十二门论》等经典,称誉西域诸国。吕光平西域,携罗什至凉州。弘始三年(401年),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鸠摩罗什至长安,时年五十八岁。初住草堂寺,收纳僧徒三千人。姚兴待罗什以国师之礼,尊崇备至,常亲率群臣及僧众听他讲经。罗什在凉州十八年,因此通晓汉文。他发现汉文译经与梵文原经出入甚大,遂向姚兴建议重新译经。姚兴除为罗什开辟译经场外,还选名僧僧略、僧迁等八百余人为其助译。姚兴不但为罗什译经提供种种方便,有时还亲自参与翻译。他让罗什持梵文经本译成汉文,自己对照汉文原书,综合理义,进行考校。《广弘明集》中现今保留有姚兴同罗什等人探研经义的一些材料。经罗什之手,前后译经共有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在中国佛教史上,鸠摩罗什译经是件大事。龙树中观宗大乘学说的主要经典,由罗什最终译完;他还对小乘成实宗经典的翻译,作出了大量贡献。鸠摩罗什译经的态度比较严肃,力求译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从这个意义说,他的译经活动不但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而且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上一篇:草堂寺

下一篇:十三朝古都——前秦

客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