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0000 3078

莲湖区——北院门

分类:陕西历史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3 阅读次数:122

  关键词:西安的一条旅游休闲步行街
  基本介绍:
  1.1、地理位置:北院门是古都西安的一条旅游休闲步行街,位于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大街,长560米,宽15米,为明清建筑风格。清代时,与此街南口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有被称为“南院”的陕甘总督部衙门,而位于此街北口的巡抚部院衙门相应地被称为“北院”,“北院门”因此得名。
  1.2、补充资料:北院门原为唐皇城一部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与光绪避难西安时的行宫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陕西巡抚衙门、民国时期的关中道,建国后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均设在辖境。
  历史沿革:
  北院门之名始于清代。清初,陕西巡抚部院行署设于鼓楼以北,与位于鼓楼以南的陕甘总督部院行署南北相对,巡抚部院被称作“北院”,而与北院大门相对的南北向的大街,就被叫作北院门。总督衙门被称为“南院”,与其相对的街道被称作南院门。
  尽管北院门得名于清代,但北院门地区的历史要久远得多。北院门在唐代属于皇城范围,尚书省即位于此地。唐末,韩建将原长安皇城改筑为新城,北院门地区成为居民坊。
  明朝——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明初洪武十三年(1380)修建鼓楼后,北院门街道便形成,不过当时街道的名称叫什么已经无可考证。明嘉靖年间的《西安城图》显示,当时鼓楼附近是“衙门”集中的区域。鼓楼北有“都察院”,是明代的监察机构,西北有“巡按察院”,西南是“按察司”,鼓楼东南是“西安府”,正东则是“布政司”。明代到清初,北院门位于宣平里,到了清中后期则改为宣平坊。
  清朝——清代北院门街北正对着陕西巡抚衙门,除此之外,街东还有“粮道署”、“布政使司署”。从明到清,北院门一直是官府集中的地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一路西逃至西安,居住在北院门。然而这次败国的逃亡却为北院门带来了新的商机,使得这里的繁华突然倍增。
  来到西安后,慈禧太后先住在南院,但她嫌弃南院环境不好,移居到北院巡抚衙门,从此,北院被称为“行宫”。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近一年的时间里,北院成为当时全国的行政中心,公文奏章,晋见官员,各省进贡,都在北院办理。与此同时,北院门的各种银号、店铺应运而生,盛极一时。直到民国年间,北院门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据《西安老街巷》记载,慈禧一行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离开西安后,北院行宫一直空着,因为按照清廷的规定,皇帝住过的地方,任何人不能使用。据说,后来陕西藩台樊增祥因在这里请了一次客,遂被清廷撤职,声言永不续用,后经宰相张之洞说情,一年后才又被启用。
  民国时期——北院又成为西安市一处政治中心。辛亥革命后,张凤翙、陆建章都曾住在北院,民国十年(1921),冯玉祥督军陕西时也住在这里。据说北院中有“四来堂”和“笠僧楼”。笠僧楼名字的得来,是由于陕西都督陈树藩,在这里囚禁了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字笠僧)。
  民国时期,北院长期作为省政府所在地。西安事变前,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住在北院。抗战时期,孙蔚如任陕西省主席时,也住在北院。北院门街路东的中段,民国年间曾是“省长公署”的一部分。
  主要景点:
  北院门为南北向街道,南有明代建筑的鼓楼(元代称敬时楼),西侧有明清“榜眼古民居”,北端为石牌坊。街道两边遍布特色小吃摊点、饭店和各色商铺。其中有不少是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清建筑群。
  1、小吃街
  鼓楼所在的北院门是西安最热闹的老街之一,过去是商业繁华之街,商贾云集,风光无两,街上名店鳞次栉比。据说有108家粮行,有宰牛、宰鸭的数10位,无论是不是赶集,都热闹非凡。
  许多外地游客会说北院门是“回民街”,其实,这条仅有五百多米长的街道,真正的名字是富有历史底蕴的“北院门”。“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包括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全长1100米。北院门是核心部分,全长545米,宽16米,是一条明清建筑风格、以古玩和回民风味小吃为主的步行商业街。北院门巷子里的小吃不乏精品,小吃中最著名的是平娃烤肉、贾三灌汤包子、水盆羊肉。另外还有冯家砂锅烤肉、特别特烤肉、林月楼安家炒菜、平娃烤肉店、来伊特特色小吃等。
  2、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即北院门144号民居,占地42亩,总面积2517平方米,房屋86间,其中现对外开放56间。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这句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北院门曾经的显赫。
  明崇祯十四年,高家先祖12岁时就参加科举,被钦点榜眼,官居太司,崇祯皇帝御赐宅第。当时进北院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清乾隆御批了“榜眼及第”的牌匾。高家是汉族,家族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同治年间的榜眼高岳崧。史载他做官廉俭节约,恪尽职守。为人谨慎小心、和睦待人,赡养族中长老,始终如一,从无过分举止。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1岁。后来他的儿子得中举人,在甘肃为官。据说高家大院的砖墙又高又厚,而且是用糯米汁搅拌石灰、黏土、细砂而成,坚固异常,所以有“高家的墙”之说。
  3、安家宅院
  位于化觉巷125号的安家宅院始建于清末,约有200年历史。安家宅院是一个紧凑的四合院,入口在院落的西面,与旅游纪念品街化觉巷相邻。整个院落有一条明确的东西向轴线,院落用地总面积220.5平方米,南北宽9米,东西进深24.5米,总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是典型的清代青砖灰瓦建筑。
  安家祖先善于经商,当时主营蜡烛买卖,生意兴旺,曾以西安为基地,垄断了整个西北各省的蜡烛市场。由于经济上富有,安宅从建设之日起就超出了一般民宅的建设水平,重视建筑艺术质量,聘请了当时高超的工匠精心施工,院落虽小但处处精致,这从安宅遗留至今众多的砖雕和木刻艺术遗产可以得到充分佐证。125号宅院自建成起从未进行过大的维修,小型装修也仅限于室内装修,所以安家宅院的现状基本上是历史原貌。
  4、化觉巷清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经宋、元、明、清的几次重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楼台亭殿布局紧凑和谐、庄严肃穆地具有明清风格的巨大古建筑群。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有机统一,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国式清真寺之一。全寺分5进院落,占地13000平方米。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客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