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0000 3078

西安市——周至县

分类:陕西历史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3 阅读次数:117

  关键词:陕西省最悠久的县名之一
  基本介绍
  1.1、地理位置:周至县,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关中西部,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得名,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素有“金周至”之美誉。是西安的西大门。总面积2974平方千米,距西安市区68千米。
  1.2、人口发展: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户籍总人口69.81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2152万人,乡村人口53.599万人,分别占23.23%和76.77%;男性36.7611万人,女性33.0531万人,分别占52.66%和47.34%。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8.6073万户,户均人口3.75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9.29万人,比上年减少1200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周至县常住人口为504144人。
  1.3、名称由来:周至县原名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盩厔(周至)县名沿用2000余年,是陕西省最悠久的县名之一。1964年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总表·附表》规定,改为周至县。
  1.4、补充资料:周至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道教文化发祥地、“天下第一福地”楼观台《长恨歌》诞生地仙游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
  历史沿革:
  尧舜时代(约前24世纪),传说周至地属骆国。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京畿地。
  春秋战国——秦襄公八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770年~前350年),周至地为秦国管辖。秦孝公十二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年~前222年),周至地属武功。
  秦(前221年~前206年),周至属内史。
  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周至属雍国。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周至改属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改属左内史。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置盩厔县,治所设在今终南镇,属右扶风。
  东汉——建武三年(27),盩厔县并入武功县,隶扶风郡。
  南北朝——西晋建兴元年(313),复置盩厔县,隶扶风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武功县并入盩厔县,隶扶风郡。太和十一年(487),复从盩厔县析出原武功县,盩厔县仍属扶风郡。西魏仍依北魏旧制。北周明帝二年(558),盩厔属终南郡。郡址在今终南镇。天和二年(567),析终南郡,于故址置恒州,盩厔属其治。又从盩厔分出仓城、温汤县,盩厔县治所迁至今户县甘河乡附近,仓城县治所设在今竹峪乡仓峪村附近,温汤县治所设在今广济乡暖泉村,3县均隶恒州。建德三年(574),盩厔县迁治所于今址。于恒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镇,辖周至、仓城、温汤县。大象二年(580),仓城、温汤县并入盩厔县。
  隋朝——开皇三年(583),废周南郡,盩厔县改隶京兆郡。
  唐朝——唐武德三年(620),废恒州,盩厔县改隶稷州。析出盩厔县东部地域置终南县,治所在今终南镇,隶雍州。贞观元年(627),废稷州,盩厔、终南县同隶雍州。贞观八年(634),废终南县,仍归盩厔,隶雍州。天授二年(691),置稷州,盩厔县属之。大足元年(701),废稷州,盩厔县改隶雍州。天宝元年(742),盩厔县改名宜寿县,隶雍州。至德二年(757),撤销宜寿县,恢复盩厔县,改隶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属京兆府乾州管辖。天复元年(901),盩厔县改隶凤翔府。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改京兆府为大安府,盩厔县属之。后唐同光元年(923),隶凤翔府;三年(925),改隶凤翔府。后晋后汉、后周均依后唐旧制。
  宋朝——北宋大观元年(1107),于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盩厔东部设终南县,军、县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盩厔县仍隶凤翔府。
  金元——金贞祐四年(1216),于县城东辛家寨村置恒州,辖盩厔、终南、郿县,隶凤翔府。元至元初年(1264~1278),废恒州,终南县并入盩厔县,属凤翔府。至元十六年(1279),改京兆府为安西路,盩厔属之。皇庆元年(1312),改安西路为奉元路,盩厔属之。
  明朝——洪武二年(1369),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盩厔属之。
  清朝——顺治元年(1644),盩厔属西安府治。
  民国——民国三年(1914),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十一年(1922),盩厔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5月30日,盩厔县解放。
  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咸阳专署)管辖。1953年咸阳专署撤销,周至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1956年撤销专署,周至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郿县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周至析出郿县,周至归咸阳市辖。不久又改隶咸阳专署。1964年9月,依据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和上级通知,将“盩厔县”改为“周至县”。1968年咸阳专署改为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周至归其管辖。1984年周至县改属西安市管辖。
  历史文化:
  周至民间艺术源于图腾崇拜、祭祀庆祝。集贤古乐、军寨道情被誉为音乐化石;牛斗虎、夹板舞曾在全国、省、市获奖;秦腔源于明末,盛于当代,曲词会、自乐班、皮影、木偶常演常新;民间谣谚、传说、工艺品独具异彩;书法、体育历史悠久。这是历代人民精神文化的结晶。
  周至汉代以来,在较发达的农业沃土上,产生了优秀的民间文艺,农民在祈福祛凶,迎新送旧,丰收喜庆,节令民俗中,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抒发情怀,特点有:
  多样——民间艺术有近百种,村村有特色,甚至村中的两个街巷也不雷同。民间歌舞有牛斗虎、夹板舞、竹马、明马钻蔑、旱船等;社火有青器焰光、车社火、灯社火、芯子等;民间文学有民间故事、歌谣、曲艺、风俗传说等;民间工艺有刺绣、蜡制品、漆制品、泥塑、面塑、雕刻、纸扎,布制品香包、花卉、老虎枕、猫头鞋、等;民间绘画有壁画、国画、漆画、粉画等。
  独创——有的民间艺术是他处无,此处有。如牛斗虎,表演集拟人、拟动物、夸张、舞蹈、音乐为一体,惟妙惟肖,形神兼备。集贤古乐、青器焰光、明马钻蔑等也属于此。有的是他处有,此处特。如跑旱船,分有站人船、转船、对船等。周至豆村的皮影、大蜡、剪纸多次在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古典——如集贤古乐,源于秦汉和唐代宫廷音乐,秦昭王、汉武帝、唐明皇等,曾带着宫廷乐队在长杨宫、集贤殿、五柞宫、玉真观、楼观台等地演奏,至今遗韵独存,被中外誉为音乐文物。周至道情源于楼观道教的通俗演唱,演变为宣传各种道教故事为主的音乐的艺术,现存的古香古色的大量手抄本,被誉为音乐化石。民间锣鼓源于汉唐行军作战的鼓吹。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正月,周至县令率本县乐队参加长安音乐比赛。
  1、锣鼓


  周至村村有锣鼓队,鼓谱各不同,鼓乐东雅西雄。锣鼓队出行时由仪仗引导,数十杆彩色牙旗,猎猎飘舞。黑河以东锣鼓配置繁,有大鼓(牛拉鼓)、中鼓、堂鼓、药鼓、小鼓、勾鼓、板锣、银锣、大钗、铙钗、中钗、铰子、京钗等,衬以碰铃和梆子。演奏鼓点稀、节奏缓、钗锣响亮变化多,紧敲慢打,平雅雍和。流行《十番鼓》、《往里滚》、《三观宫》、《鼓拍》等谱。黑河以西配器简,有中鼓、手鼓、板锣、马锣、小锣、大钗、京钗、苏铰等,演奏鼓点稠、节奏紧、速度快,钗锣烘托鼓声,雄浑壮烈。鼓谱以《蝎子尾》、《风搅雪》、《老鸦拌嘴》、《蛟龙出海》、《老虎磨牙》、《黄鹤阵》、《龙虎斗》、《十样景》较流行。
  2、集贤古乐


  流行于集贤一带的古乐。可上溯秦汉,盛于唐、宋。又吸收元、明、清代姊妹艺术和民间音乐精华。演奏风姿瑰丽,韵律古朴天成,气质典雅庄严,程式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得到中外音乐家的高度评价。在本县南集贤一带,经古乐老艺人身传口授,一代一代继承下来。常在庆典或社会、庙会上演奏。分行乐坐乐。行乐是行进或站立时演奏的短小散曲,节奏整齐,所用乐器以笛为主。坐乐是大型套曲,音调高亢嘹亮,也有委婉抒情者。结构复杂,前后两部,分为几段乐曲,各以散板引子起,以退鼓快板收。曲目丰富,有清代手抄工尺谱,已整理出套曲、散曲百余首。其结构、曲牌、音节基本属于唐代燕乐谱式体系。
  3、竹马


  是周至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但楼观鹿马村的竹马明马钻篾却与众不同。舞时,上场8匹马,每匹马前胸和臀部点有蜡烛,马跑起来蜡烛不灭不倒。所跑的队形有:白马分鬃、老龙缠树、4盏灯、钓花、长虫蜕壳、里摞城、外摞城等。当跑里摞城、外摞城时,领队者手中持8根2丈长的细竹篾。竹篾的一端分别发给骑马者手中,4马顺时针跑,4马逆时针跑,不管跑多少圈,8根竹篾不乱不散,观者无不惊奇。
  4、牛斗虎


  又名虎牛斗。清乾隆年间产生于楼观八家庄。共有6人表演(2人扮虎、2人扮牛,1牧童,1土地神)表演时,牧童先上场说反话逗乐,接着土地神上场,2人对话,诙谐幽默。此间,老虎上场扑牧童,牛顶倒老虎,牛虎相斗。八家庄的老虎有4大势、8小势、24个平阳势。舞时,老虎的扑、搜、望、趔、立、卧、坐、缩、滚、跳等虎虎有势;牛的望月、舔背、吃草、缩叉、挖耳等动作顽皮可爱。整个表演紧张激烈,虎有虎威,牛有牛劲,表现了正义和邪恶的斗争。1959年八家庄的牛斗虎参加宝鸡地区文艺调演获一等奖;1986年经过加工改编,赴京演出,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赛2等奖。
  5、夹板舞


  是哑柏等地农民为增加社火色彩、烘托社火气势的舞蹈表演。舞时热情奔放、诙谐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夹板舞一般是双人打,在锣鼓的衬托下,随鼓点表演。其打法有:前后打,上下打,翻腕交叉打,互相戏逗打。花样有蜻蜓点水,凤凰展翅,金线缠腕,苏秦背剑,单手抱月等。夹板舞的长板2尺多,短板4、8寸各2块,长板两侧贴有黄色扇形的钱粮码;夹板舞者或猴子妆扮,有时猴脸小丑妆扮。1989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赛丰收奖。
  6、芯子


  是节庆日表演的立体惊险高空社火节目。在木平台装上三四米的铁柱,将演员固定在铁柱骨架上,用杂技造型扮成故事细节,用纸、布等物塑上背景。如刀尖站人,发丝系人,棒头倒立,担挑双人等,神奇惊险而巧妙。令人身临其境。大型带背景的芯子称焰光。清末,哑柏仰天村与邻村竞赛社火芯子,从灵泉寺佛像后的彩绘佛光上得到启示,芯子衬以巨大的焰光背景,平面上用大小不同的青瓷,粘结成变化的图案组合,有的还可转动,既富丽而又光彩照人,使木平台上装饰的山亭突出,人物生动。
  风景名胜
  1、历史遗址:袁氏家族墓地、西峪遗址、北留遗址、仙游寺法王塔。
  2、人文景观:周至涌泉寺、楼观台。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客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