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0000 3078

十三朝古都——秦

分类:陕西历史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2 阅读次数:137

  关键词: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三公九卿筑长城凿灵渠皇帝朕
  基本介绍:
  1.1、基本概况: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
  1.2、疆土面积: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的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朝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八个。
  1.3、历代君王: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自第一代国君秦非子到秦胡亥,共计39代君王,到秦始皇时期统一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期间秦孝公、秦惠文王、昭襄王、秦始皇等一代代帝王的共同努力奠定了中国的大一统。
  历史沿革:
  1.1、秦人起源:秦,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於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国人称之为秦人。
  1.2、积贫积弱: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国力得到增强,不久穆公卒,太子秦康公继位。与山东诸国周旋,此后几代君主均无作为,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1.3、改革图强: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下令求贤,向全天下颁布《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人商鞅从魏国跑到秦都栎阳,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大为赞赏,决心实行变法。
  秦国在商鞅变法的短短十多年间,被治理得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人皆“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闻战则喜,“乡邑大治”。连周天子也送礼给孝公,封为“方伯”(一方诸侯领袖),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富足的国家。
  1.4、连纵抗横: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立,是为秦惠文王。为稳定旧氏族矛盾,车裂商鞅。商鞅虽死,但“秦法未亡”。秦惠文王继续奉行商鞅变法以来的国策,对外发展。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苴,秦军继续屡败魏军,再破三晋伐秦联军,又联韩魏攻打齐楚,大败义渠国,掌控了对山东诸侯作战的战略主动权。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蚕食三晋,席卷荆楚。
  1.5、大国崛起: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气绝而亡,无子,遂立芈八子长子公子稷为王,是为秦昭王。昭王幼,芈八子为太后,王舅穰侯秉政。韩、魏欲联军攻秦,秦将白起与其战之于伊阙(河南洛阳南),大败二国联军,斩24万人,掳魏韩联军统帅魏国大将犀武。此后,燕赵之相乐毅率韩、赵、魏、秦、燕五国之兵而攻齐,白起统帅的秦军攻占了当时政治核心在南阳和丹阳一带的楚国的南阳郡、南郡、临江郡(江夏郡)、黔中郡。至此南方大国楚国因为丧失大片疆土和人口而走向衰落。次年攻入楚国腹地,陷郢都,楚卒溃败不能战,楚顷襄王乃辟迁于陈丘以避秦军之锋。自此齐、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赵相争之势。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迫母宣太后不干政,以范雎出谋“远交近攻”,定为国策。秦昭王攻韩国,韩国割上党以赂秦,上党不愿降秦而降赵。秦昭王怒,秘遣白起为帅,与长平对抗赵军,赵军主将赵括攻秦不克,赵军粮道被截,反被秦军所围46天,赵括战死,白起先后斩杀赵军45万于长平。赵国一蹶不振。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秦国的险胜而告终,秦国的最后对手被击溃,统一天下终成定局。
  公元前256年,西周公与山东六国相约伐秦,然诸国之军约期不至,事遂寝。秦闻,大怒。命将伐周。周不能敌,西周公乃尽以所领三十六邑三万人献秦,秦受地而归西周公。不久,周赧王崩,周民东亡,秦取九鼎而归,秦帝国立。
  1.6、一统天下: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当时吕不韦为秦相,独擅大权。嬴政先后平定嫪毐之乱,次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吕不韦饮毒酒自杀。秦王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公元前230年秦攻韩,俘虏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秦就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
  公元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到辽东。秦将李信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杀了太子丹,把太子丹的人头献给秦国求和。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秦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
  公元前225年,秦派李信、蒙武带20万大军攻楚失败。后派王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县东南),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
  公元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同年,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了燕国。接着又回师攻赵国公族盘踞的代,虏赵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蔚县西南)和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
  公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东方六国,从此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期,进入了帝国时代。
  重大战役:
  长平之战
  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性战役。秦昭王时期,依据范雎“近攻远交”的策略,首先攻打魏国、韩国。韩国以17座城池为代价,请求赵国出兵帮助共同抗秦。赵国在当时实力上数一数二,就答应了韩国的请求。引起了秦国不满。于是,秦出兵50万攻打赵国。当初,由于赵国还有廉颇这位大将坚守,尚能喘息,与秦军对峙了3年之久不出战,后期,赵国中了离间计,廉颇被换下,赵国的命运指望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和外人田单两人身上,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自赵王中了离间计之后,败局已定。彼时,蔺相如已老,赵奢已死,赵国无大将可用,廉颇勉强坚守成功,已是大幸。最终,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将白起用3万骑兵截断粮道,赵军由此生乱,之后,赵军45万人被白起坑杀。赵国军队战斗力迅速瓦解,名存实亡。长平之战,秦军的胜利,加速了秦朝一统的进程。
  巨鹿之战
  秦楚最后一战。此战在历史上颇为著名,即使秦军与楚军的生死决战,也是项家军的复仇之战。秦末期,王翦、蒙恬一批老家被谋害,战将中只剩诸如王离、章邯、李由后辈,他们在意志力和军事谋略等层面,当然远不如前辈们。而在岭南平叛的赵佗在南下过程中伤亡惨重,而且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路攻下的城池据守方面,早、已应接不过来,而且兵力分散掉了。而楚国方面,战将、谋臣崛起,项羽、英布、彭越、刘邦、张良、范增等辈,君臣一心,最终击败王离、章邯主力部队,迫使20万秦军投降,不久便被项羽坑杀。巨鹿之战,秦朝失去了军事战斗力,秦朝就此迅速陨落。秦楚最后这一战,历时七个月,战线一万三千余里,遍及现在的大半个中国,战况一波三折,战后一百四十万秦军灰飞烟灭,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阔,三千年来未曾有也!巨鹿之战,天时、地利、人和,秦未曾占据一样,终亡成必然。
  历史典故:
  故事一、商鞅变法“徙木立信”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商鞅将变法的法令全都准备好了,但在对外公布之前,他害怕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他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出告示:有谁能把这个木头搬到北门去的,赏十金。围观的老百姓都十分奇怪,不敢去搬。过了一会,商鞅将赏金增加到了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壮着胆子将木头搬到了北门。于是,商鞅马上赏给这个人五十金,以证明自己守信用、说到做到。然后下令变法,新法令很快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徙木立信的典故。
  故事二、完璧归赵
  赵国有一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璧归赵。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却全无换城给赵之意。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拿回了宝玉。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答应。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李斯《谏逐客书》挽救秦国命运
  据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被逐的路途上写了《谏逐客书》。此文先叙述秦国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国若无客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重物而轻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吕不韦《吕氏春秋》“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著,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吕不韦对这部书非常得意,就把它刻在巨简上,挂在秦都咸阳的城门上,并贴出告示说:“各方人士如果有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赐千金。”并把千两黄金放在书旁边,表示他说话算话。可是围观的学者百姓没有一个人出来,谁不知道吕不韦当时是权倾朝野、手握兵权的秦国宰相,哪有人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便有了“一字千金”的典故。(这也是最早的商业营销模式)
  历史遗迹
  1、秦阿房宫
  2、秦咸阳宫
  3、坑儒遗址
  4、栎阳城遗址
  5、秦始皇陵
  6、秦始皇兵马俑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上一篇:阿房宫

下一篇:张家坡西周墓葬

客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