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0000 3078

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

分类:陕西历史文化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3 阅读次数:187

  关键词: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含量极高的古代都城遗址
  基本介绍:
  1.1、地理位置:汉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兴西路。在西汉200多年中,这座城市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包括建章宫等遗址,遗址保护总面积达到65平方公里。
  1.2、遗址规模:汉长安城有9个市区,160条巷里,街道宽平,布置整齐。大街可并行12辆马车,道旁栽植着槐、榆、松、柏,茂密丛荫。最盛时期城内人口约有30万。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
  1.3、城市历史:汉长安城遗址,是于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建而成的都城,其后到汉末,长安城在不断地建设发展中。据诸家统计,西汉长安城在西汉灭亡之后,共有十一个王朝和政权:新莽、汉(刘玄)更始、赤眉帝刘盆子、东汉献帝、晋惠帝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隋大兴城建成之后西汉长安城划入禁苑。
  1.4、历史地位:汉长安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发源地、决策地。有“东长安,西罗马”的美誉。与古罗马城并称的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是中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定都朝代最多、遗迹最丰富的都城。汉长安城遗址是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实物资料。汉长安城遗址本身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升华的产物,而且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宗教观念、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艺术、建筑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汉长安城遗址中,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文化艺术、经济水平等。它对了解、认识中国古代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考古发掘:
  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人足立喜六对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调查。此后,中国学者也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一些踏查工作,对汉长安城遗址系统的、有计划的考古工作,是从1956年开始的。
  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7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有计划地考古勘探和发掘,初步揭示了汉长安城的布局结构,一些重要的城门、宫殿、武库、官署、宗庙、社稷、辟雍、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对上林苑及其昆明池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试掘,一大批历史遗物被发现。
  1956~1957年,开展了对汉长安城遗址的城门、城墙勘察。在此基础之上,考古发掘了汉长安城西安门、霸城门、直城门和宣平门城门遗址。1957~1960年,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对汉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中的宗庙、社稷、辟雍建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
  20世纪60年代初,进行了汉长安城城内主要道路、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建章宫的考古勘探,取得重大学术成果。
  20世纪70年代中期,广泛开展的农田基本建设使汉长安城武库遗址面临被破坏形势,1974~1978年对武库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
  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未央宫遗址的全面考古工作:1980~1982年对未央宫前殿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全面考古发掘了未央宫椒房殿遗址;1985~1986年对未央宫遗址开展了全面考古勘探;20世纪80年代后半叶,相继考古试掘了宫墙、宫门遗址,发掘了未央宫中央官署遗址、少府或其官署遗址、宫城西南角楼遗址。1987~1988年,考古勘探了长乐宫遗址、东市与西市遗址。
  20世纪90年代前半叶,勘探、发掘了汉长安城的陶俑窑、砖瓦窑和冶铸、铸币遗址,其后又通过田野考古究明北宫地望和范围。1997~2001年,进行了桂宫遗址的考古勘探和发掘。
  2002年,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重点转为长乐宫遗址,已经考古发掘了6座大型建筑遗址。且对汉长安城角楼遗址、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建都于汉长安故城的都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初步揭示了西汉时代以后,汉长安故城作为都城的布局形制变化。21世纪以来,还对汉长安城附近秦汉上林苑遗址、昆明池遗址进行了考古勘察与试掘。与汉长安城相关的“京师仓”遗址、凤翔的西汉仓储遗址、汉函谷关故址附近的西汉“仓储”遗址、汉上林苑宫观和铸币与桥梁遗址,属于都城“墓地”的汉长安城东郊“平民”墓地和汉长安城北部与东南部的帝陵等,分别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取得重要学术成果。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客户留言